求新求变是互联网产业的特征之一,所以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成了互联网产品的常态,“长寿”产品则珍稀程度远过于大熊猫。提起这些“大熊猫”,人们想起的往往是QQ、淘宝,其实还有一款人们经常使用但容易忽略的产品:百度百科。
百度百科诞生至今已有 15 年,在百度推出的众多产品线中仅晚于百度知道及百度贴吧。在PC互联网时代,百科是百度最重要的业务之一,它能够补足搜索引擎在内容搜索上的不足,同时将用户尽可能的留在站内。时至今日,百科类产品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,反过来,站在人物/机构/企业的视角看,百度百科词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张小龙所言的身份ID之一,是互联网上一张最重要的名片。
就像前文所述,百度百科略显寂寞,看起来百科这条赛道过于平静。百度百科在百科赛道的优势地位,比微信之于熟人社交领域还要明显。字节跳动在 2019 年收购了互动百科,开始自建搜索生态,百科这口池塘里才溅起几点水花,短暂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。
然而,平静的水面往往是一种错觉。熟人社交早就被微信一统江湖,但微信的变化之大,就连张小龙在创始之初都难以预料。QQ、淘宝亦然。作为长寿产品代表之一的百度百科也一样,互联网产品只有一种不老药,那就是内在持续的创新与变化。过往十几年中,百度百科已经从早期的图文为主的知识生态,演变成以视频、音频及VR、AR等多种媒介融合的内容产品,成为互联网知识赛道的基础设施之一。
成为“大熊猫”的秘密其实说穿了很简单:常新才能长寿,长寿必然常新。
2000 年 3 月,门户网站 Bomis 的创始人吉米·威尔士发起了一个线上百科全书的项目,Nupedia,也是维基百科的前身。
在威尔士的设想里,Nupedia 应该像传统的百科全书一样,所有词条均需经过各领域专家评审之后才能发布,但这一举动却不符合互联网时代早期开放、共享的特性。
正因如此,Nupedia 在早期进展缓慢,有报道称其成立的第一年只发表了 21 个词条。直至 2003 年 Nupedia 关闭站点时,平台也只发布了 25 个词条,尚有 74 个条目在审定之中。
维基百科最初是作为 Nupedia 的“支线”项目推出,其更加开放,也接受大众编辑,但没想到却大获成功。推出后的第一个月内,维基百科便收获了 1000 多个英文词条,第二年词条数量超过了 4 万。
中文互联网百科产品在维基百科成功不久后出现,百度百科成功让搜索公司们意识到这一产品的战略性意义。搜索引擎本身只承担信息入口的作用,但凭借对内容领域的布局,它可以将用户留在自身生态之内,尽可能地延长用户在站内的停留时长。
这也是为什么,百度除了搜索,还推出了知道、贴吧、文库等一系列内容产品。